
血是運行在脈管里循環流注全身的富有營養、滋潤之功效的紅色液體,為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現代醫學認為,血液由血細胞、血漿組成,能夠通過循環實現功能。其功能主要表現為:血液為體內運輸工具,運輸人體營養物質、代謝產物、氧氣、二氧化碳等,以確保細胞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行;血液為體內聯系的媒介,可以將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化學物質輸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血液中富含免疫物質,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吞噬外來微生物,血小板可以凝集,避免繼續出血;血液能夠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
黃帝內經》中的論述與現代論述有些差異,但是與現代醫學中提到的血中紅細胞可輸送氧氣,維持大腦活動不矛盾。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黃帝內經》中提到,血液的化生與脾胃之間的關系密切。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在通過生理變化之后能夠轉化為血液,水谷精微為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
如果中焦脾胃虛弱,水谷梢微的運化就會受阻,使得血液化源不足,容易導致血虛證。很多脾胃功能不好的女性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性貧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脾胃治療之后能夠獲得很好的療效。此外,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同時出現脾虛證時,可先健脾胃。
·精血互化,精血同源
人體精氣貯藏在腎中,腎主骨生髓,精髓能夠轉化成血液,而血液能夠養精,必要的時候血液會轉化成腎精,此即《黃帝內經》中“精血同源互化”的說法。
從病理學角度上說,也能夠看到血虧和精耗之間的影響,臨床上經常能夠看到調補肝腎時用填精補髓之方治療腎虧髓減的貧血患者,能夠起到良好的療效。
此外,現代醫學中常用移植骨髓的方法能夠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進而生成正常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對于此類白血病的療效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