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脾胃失調,隨著洋快餐進入中國市場,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選擇洋快餐,它在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還帶來了
健康隱患。洋快餐中熱量和脂肪含量較高,過最攝人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久而久之,引發肥胖。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飲食不規律,這也是脾胃不和的誘因之一。很多白領人士不吃早餐,或邊走邊吃,饑一頓飽一頓,長此以往,對胃腸道的傷害是比較大的,胃腸受損,則脾不安康。
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呢?下面將為大家詳細介紹。
·晚餐”四不過”
晚餐過飽,會增加胃腸負擔,胃腸會向大腦傳遞緊張工作的信息,容易導致失眠、多夢,甚至神經衰弱等。長期晚餐過飽,胰島素會大量分泌,進而加重胰島B細胞的負擔,甚至衰竭,引發糖尿病。
晚餐常吃葷的人比常吃素的人血脂高3倍,患高血壓和高血脂者如果晚餐常吃輩如同火上澆油。晚餐熱量攝人過多,容易引發高膽同醇血癥,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m管壁上,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等。
晚餐不宜吃甜食。研究發現,攝人等量白糖,如果攝取時間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因為肝、脂肪和肌肉等的白糖代謝活性在一天之中的不同階段的變化不同。白糖可通過消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后轉化為能量和脂肪。運動可以抑制胰島素分泌,同時抑制白糖轉化為脂肪,因此攝取白糖后立即運動能抑制血液中脂肪濃度的上升;但如果攝取白糖后立即休息,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肥胖。
晚餐不宜太晚,晚餐吃得太晚容易引發尿道結石,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很晚才吃晚餐,吃過晚飯立即上床睡覺,
睡眠狀態下血液流速減慢,小便排泄量減少,飲食中的鈣鹽除了會被人體吸收,其余的就會通過尿排出。調查發現,排尿高峰在飯后4-5小時內,晚餐太晚,排尿高峰就會在晚上12點以后,此時人正處在睡眠狀態,很難起來排尿,鈣鹽和尿液就會滯留在尿道中,與尿酸結合生成草酸鈣,濃度較高的時候,正常體溫下會結晶沉淀、積聚,形成結石。
·站著吃飯
研究發現,站立為用餐時的最科學姿勢,蹲位是最不正確的,因為下蹲的時候腿部、腹部會受壓迫,血流受阻,進而影響胃部血液供應。
·飯前喝湯
飯前可以先少量喝湯,能活躍整個消化器官,促進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做準備。
·好吃苦
苦味食物中富含無機物、生物堿等,并且還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辔妒澄镏械陌被崮軌虼龠M人體生長發育,對于健康、長壽也是有好處的?嗝潦澄镞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延緩疲勞、煩悶引發的不良情緒。
·晨起喝水
清晨起床后喝上一杯溫開水,有利于肝、腎的代謝,有助于降血壓、預防心肌梗死?茖W家認為,人在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后,消化道處于排空的狀態,清晨一杯溫開水可以促進水的吸收,迅速進入血液,同時稀釋血液,對身體器官進行“內洗滌”。
·細嚼慢咽
平時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杜絕狼吞虎咽。細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狼吞虎咽后食物顆粒比較大,食用過后容易增加胃腸負擔。
·不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不僅會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急性腸胃炎、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還會因為膈肌上升對
心臟產生影響,甚至會誘發心臟病等,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因此,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可以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