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七,又名參三七、田七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竹鞭狀,橫生,有2至幾條肉質根;肉質根圓柱形,長約2-4厘米,直徑約1厘米,干時有縱皺紋。是中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也是我國最早的藥食同源植物之一,因其播種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長三個葉柄, 每個葉柄生七個葉片,故名三七。一般生長于山坡叢林下,現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腳斜坡或土丘緩坡上,喜溫暖而陰蔭濕的環境,怕嚴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其生長對氣候和土壤有很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凡是種植過三七的土地10年內不能再次種植。
三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其中又以云南省文山州為原產地和主產地。野生者已少見,多為栽培。
主治功效
三七的功效作用很大,其性溫,味辛,具有散淤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衄血、便血、崩漏、咯血、吐血、外傷出血、胸腹刺痛等癥。而且田七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彈性、擴張冠狀動脈的功效,谷甾醇和胡蘿卜甙能降血脂。常食田七,對冠心病、心絞痛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1.《綱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涂,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后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2.《玉揪藥解》: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凡產后、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常用選方
1.治刀傷,收口:好龍骨、象皮、血竭、
人參三七、乳香、沒藥、降香末各等分。為末,溫酒下;驌缴。(《綱目拾遺》七寶散)
2.治無名癰腫,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調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綱目》)
3.止血:人參三七、白蠟、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蠣各等分。不經火,為末。敷之。(《回生集》軍門止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