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中下脘——胃痛時要找的健胃“三劍客”
在腹部,肚臍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個穴,分別叫做上、中、下脘。上中下是依據位置的高低來分的,就好像桃園結義三兄弟的年齡似的。最重要的是這個“脘”字,脘指的是胃,古人說“胃為太倉,三皇五帝之廚府也。”太倉是什么呢?一個官名,古時候有太倉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糧食的官。
中醫根據脾胃的作用,也將其命為倉廩之官,也就是人體的后廚房。上、中、下脘,表示這幾個穴分別處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賁門相對應,賁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管,是食物進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這個位置,對于人們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飽,或者其它原因而導致的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據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對于脾胃疾病的治療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當然地成為脾胃病的常用穴,F代研究也發現,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動會增強,表現為幽門開放,胃下緣輕度升高。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使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增強。
- 熱點文章

- 當季養生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