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發海參要用純凈水。自來水中含有大量雜質和添加物,是不適合用來發海參的,因為有可能影響海參的漲發率和口感,最好是使用雜質最少的純凈水,如果沒有純凈水,其他水最好是燒開晾涼后再用。
第二,發海參要經常換水。對發海參來說,換水是為了讓海參在干凈的環境中吸水漲發,勤換水更有利于防止海參漲發失敗。一般來說,前后兩次浸泡的時間都在一天以上,基本上要做到每12小時換一次水。
第三,浸泡海參的水溫要控制好。浸泡海參的水溫度一旦過高,就容易造成海參自溶或者掉皮掉渣。所以,浸泡海參的水溫度要保持在0-5℃之間,如果室溫達不到,最好是把海參浸泡在水里后,放進冰箱冷藏室內進行保存。
第四,煮海參的水有顏色是正常的。很多人煮完海參后發現煮海參的水是有顏色的,有時候是綠色的,有時候是黃色的。“是不是海參不正經所以才掉顏色”,不少人都有這種疑問。其實,煮海參的水有顏色是正常的,之所以顏色不同,是因為海參吃的食物不同。
海參的發制,每一個過程都離不開水,不論是水的質量還是水的溫度,亦或是換水的頻率,都會對發泡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旦水的溫度過高或者含有雜質,就會造成海參化皮或者掉渣,從而導致發泡失敗,海參即使發好了,營養也可能流失了大半,也達不到該有的滋補效果,這對吃海參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